close

談談經營之道以人為本「在地深耕,涓滴效應,從心出發」

●【為什麼想寫這篇?

A、以公而言:

是想和旁人分享這樣的經營之道,雖然以自己現在的功力,在該篇上還沒法講得深刻易懂,但也盡力地想傳達「以人為本」能帶來什麼,裏頭亦也提及待客策略和舉證等等。

 

B、私心而言:

主要是,怕以後自己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所以就把幾個心路歷程、應對方法、實際案例等寫下來;最重要的,因為有留給未來的自己,這些以後可能看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案例,但卻都是能再回頭提點自己。同時,我也想到,當未來在看到這篇時,有可能是因為對於自己的經營哲學有所困惑時才會在回頭看這一篇,所以想在這提醒那時的自己「以人為本,也許還是會遇到那些會傷害你的人,但切忌不要因為少數幾個不懂感恩的人,而讓自己忘了那份與人為善的自己。

 

●【故事:】

    約莫再過五天,到這個地方工作就進入三個月了;初到這時,花了點時間進入狀況,而後了解到我所負責的建案和其他房屋相比屬於「定位不夠明確(連帶影響價格、成本、族群、設計等),實際上屬於相對高價位、一般階層無法負荷、本身成本未控制好導致成本過高而致使談判上議價空間不大等」,外加上大環境的不利以及其他林林總總因素(上位慣老闆、行銷曝光問題、公司內部等),總體分析下來,那時就覺得「哇!這潭水也太硬了吧!」 (老實說,有時總在想「X!如果早個幾年進來這塊領域,現在就不會難打江山了。」但,一轉念也會逼著自己去想「不正是因為狀況越不明朗,所以才更能襯托出你的不一樣嗎?)

 

    儘管這潭水好硬,但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而在實戰上,常常遇到客戶是「喜歡,但卻沒辦法負荷」的類型,那時,總在想,怎麼樣才能讓這些客人不再只是一次性的客人呢?或者,這些明確表示沒法購買的客人,我想為他們帶來或留下什麼呢?

 

    起初,丈二摸不著金剛,只能照著自己的感覺走,依著感覺去應對客人;但,就在一次、兩次、三次等無數次的觀察自己後,我也才有能去文字化自己的方法

●【我的待客策略是:】-以人為本

1「顧客為要,銷售為其次;最重要的是,能否在第一次讓顧客留下好的感覺離開」(因為房屋的買賣並不像幾百、幾千或幾十萬的產品可以任意地衝動性購買,要先有好的印象才會記得才會有下一次的到來)

2「不要一直強調自己產品有多好,而是去為客戶分析,去找到和挖掘客戶需求所在,看是否符合其好和其負荷能力」(也就是說,就算顧客沒法負荷或不喜歡,常常,我也會建議客戶到其他同業的建案)

3「為客戶解決問題,而不是給客戶製造問題」

4、在地深耕,來者是客,不論來的是潛在客人或路過來看看的

「就算是一開始就知道對方無法負荷購買或者不是要來購買的,也要用心對待,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為的就是「涓滴效應」→可能他無法購買,但他的親朋好友有房屋需要時,他就正好因為在我們這裡留下好的印象,他就會有意願且願意去和對方分享在我們這裡的經驗)

 

●在地深耕和涓滴效應的功力:例證

用形容詞也許很難懂,那就來舉幾個例子印證一下吧。

1.你知道嗎?建案處這裡有一個阿婆,她總是騎著腳踏車在附近收回收,我家上級不喜歡她來到建案處;但我之前就曾經教育上級上述第四點所講的話,結果,有一天,那個阿婆一樣來我這收回收,收到一半時,她就小小聲地問我說「少年仔,你們這邊開價多少錢啊?我有一個朋友想買這附近的房子,她叫我先來探聽一下」

→雖然最近她也沒提過她朋友了,但想做個小結:種下善因,留下善果,就算不一定會成交,但那份好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卻能留下

 

2.曾遇過幾組客戶,他們分別來自里港、鹽埔、九如等等,都不是屏東市的人;而這幾組客戶都有個共通點,他們同樣說過幾乎差不多卻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我們從XX來的,是我朋友和我說這裡有房子,他們上次來看過,覺得還不錯就和我們介紹,不然我們也不知道這裡」(因為我們公司沒有打廣告,只有放兩三個小型招牌在建案外的馬路口)

但,事實上呢,其實聽他們的描述我根本記不起他們說的朋友是誰了;因為,我這確實有很多組這幾個地區來的人,但他們若沒來第二次,我就印象不深。

 

3.我每一天早上都要搬那三個小型招牌(從建案處大約走一兩百公尺)到馬路口

有一天,有一組客戶,她和我說:「我每天早上上班時都經過這裡,看著你搬招牌的樣子,覺得很認真;而我也想買房子很久了,但一直沒有時間來好好看房子,剛好今天有事請假,就順便過來看一下你們的房子。」

→這位小姐讓我有點嚇到的是,沒想到每天搬招牌也能吸引客人喔
雖然最後因為價位差太多的關係,這位小姐就沒來第二次了。(不過這個例子好像和涓滴效應沒什麼關係)

 

4.隔壁人家的鄰居,我在這也和他們家混有點熟了。閒暇沒客人或下班時,偶爾陪著鄰居小二的弟弟玩,而鄰居阿姨有時也帶小點心來請我吃。阿姨曾和我說過:「我們家只有生一個,所以他(小二弟弟)很孤單,現在有你這大哥哥陪他聊天,常常添麻煩了不好意思。」反倒被阿姨這麼說,我都覺得不好意思了。

後來有一回隔壁鄰居聚會,來了好多部車子,都是阿姨的朋友,他們在聚會開始前還特地一群人先過來看看新建案(不知道是不是阿姨邀請他們的)

但重點其實不在鄰居有沒有介紹客人來啦,我只是覺得,一個人在建案處工作,這樣的工作環境很不好,能在這有個認識的人能聊聊天是很棒的事。

 

5.建案處附近有個國小和公園,常常在附近散步時都會被人認出來,但我卻認不得(因為很多都是住附近想換房子或來觀賞房子,曾經來我們建案這得)。舉個例子,有一回,那一天想說沒進去國小過就到國小散個步,而在操場時,看著小朋友在嘻嘻鬧鬧,此時,突然被一位阿姨叫住,她對我說:「你房子賣出去了喔?今天不用上班喔?要不要來陪我們家的小弟弟玩啊?(我和她說我來散散步的,剛好今天下午有上級前來一起顧新建案) 後來,她又和我聊說:「我後來買在別的地方了(指著不遠處),你們那個是豪宅,我們買不起。我們買比較便宜的,啊下次有沒有空一起去看看我們新房子啊?(OS:阿姨,我根本記不得妳是誰啊…)」我答:「是喔,房子當然是要買喜歡且買得起的,才會住得開心啊!」
→但,我完全認不得她是誰啊

---------- ----------- ------------ ---------- ---------- ---------- -----------

●【小結】

來說說小結吧,整體而言

0、要去說明「在地深耕,涓滴效應,從心出發」的效益,好像沒這麼好說明清楚;因為,如果當初以成交結果論的話,那到現在是完全沒效益的,因為還沒有一個案子成交出去(對一般客群而言,這建案真的蠻貴的,現實面上,就算他們喜歡卻都沒能負荷);但我相信這個策略是對的,我相信,儘管在公司不願意花錢做行銷曝光之下,這些曾來過我這的客戶也會為我擴散這間房子的好;而有一天,終會遇到那個與房子有緣且有能負荷的人;
1
、「在地深耕」這部分,我認為還有很大的空間能進步,因為現在的狀況好像變成「別人認識我,但我卻不認得他們」(而這,目前也在慢慢突破中,好比有一個鄰居叔叔,每次早上都會看到雙方但卻都不說話,但今天早上是我們第一次打招呼了)

 

2、此次文章在從心出發的實例上,好像未舉證,因為「對我而言,每個客戶都不一樣,所以都會微調在應對上的細節,但以人出發就是大準則。」

 

3、回頭去看看上述所提「待客策略」,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我想以人為本,絕對是Z>B的。

---------- ----------- ------------ ---------- ---------- ---------- -----------

●後記:

1、「以人為本,從心出發」,儘管現在未成交半件,但我相信會有簽約的一天的到來(因為最基本的,我認為這產品本身是還不錯的);此次為避免偏題,不提公司在該建案的整體規劃錯誤。

2、但除了上面已經在做的以外,我還能做什麼呢?因為真的很不喜歡只能被動等客人啊,而且因為涓滴效應而來的客人又不屬我能掌握已知。

3、想留給未來在看到這篇時,切記要記得「不要因為少數不懂感恩的人,而忘記那份與人為善的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hyung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