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遲到看管理】

有一日早上,我朋友A要拿給我東西,適巧遇到了地震而被卡在捷運,等到了之時,已經過了相約的時間,我順口問了是否要一同吃早餐,朋友A也答應了。

在吃早餐談天的過程,友A說:「其實我現在應該要去工作,但我已經遲到了。」我想到的回應有兩個,一是「那就沒差了阿」,二是「那你怎麼還在這?趕快打包外帶過去工作啊」

於是乎,這讓我開始思考

 

我和我朋友大承討論著這個情境,如果你是朋友A的老闆/主管,你該怎麼做?

以下是我們討論的過程和結果

 

情境:因為有可能

  1. 他因為已經遲到了,但他想說反正都已經遲到了,就沒差再多遲到幾分鐘,所以繼續悠哉吃早餐

  2. 他因為已經遲到了,他想說那我更要趕快努力趕到,不能再遲到更久。

 

主管/老闆應對→

(I)如果面對1的情況,主管卻是處理手法溫文且溫吞地講,那是不是有可能,以後A就會想說:「反正老闆也不會對我怎樣,頂多唸一下而已,以後再遲到也沒差」

 

(II)、同樣對面對1,卻是兇悍的主管,那可以帶來立即效果,也許,能因此而改正。

 

(III)如果面對2的情況,主管卻是很兇地去問,為什麼遲到,卻沒有感同身受部屬其實有在後來嘗試著想要去趕過來的這份心意。那是不是以後,該名部屬就會想說,那反正努力也是被罵,倒不如遲到就遲到了。我伸是一腳,縮也是一腳,那我以後已經遲到就不趕了,反正我也可以說是地震讓我被遲到的,又不是我自願的。→這樣會不會反而打壓原本士氣?降低部屬對主管信任?又或者長遠而言,整體公司營運的效率是會降低的。

 

(IV)、面對2,主管是溫和處理,由於A本身是認真負責那類,那雖然可能A也會有以後會放鬆自我督責行為(但畢竟少數),但大部分應該是(若主管處理得漂亮的話)A會鬆一口氣,而更願意認真為公司努力的。

 20150620文章圖檔

 

由於(II)(IV)大部分是好的情況,所以想特別討論(I)(III)較難處理的情(如圖黃色螢光筆圈出來的部分)

所以因為有情境(I)(III),我反而會希望主管會是反過來的處理方式。面對第一種情境,主管應當避免讓員工得過且過;第二種情境,主管要著重在心平氣和卻又不失對事情的認真

 

→所以,其實我們應該先把這個個案的遲到看成兩個部分:「不可抗力因素而造成的遲到時間+可操縱因素(再去買早餐)所造成額外的不必要遲到時間」

→那若身為一位老闆/主管,你已經可以區分這樣的遲到了,你再來該怎麼和這位A說呢?你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或者你想要怎麼做?

→想達到,避免以後還有遲到的類似事情發生,畢竟,以結果論而言,都是遲到。但,卻不想因為這種小事,而造成團隊的問題或影響整個公司。

→所以你該怎麼做呢?

→我們該做的是:

  1. 認清且接受這個已經發生了的事實

  2. 心平氣和的,先去了解原因和因素(你不應該急著先罵人或責怪人,而該應該先好好聽員工怎麼說)

  3. 相信部屬,相信部屬所說

  4. 明確告知部屬仍是遲到的事實,並詢問部屬覺得有沒有能夠避免遲到的方法(你不該給他魚,你應該是給他魚竿,尤其,因為是他自己提出的方法,而這卻不是你強添加給他的,是他自己想到的,他以後就會願意且嘗試這方法而去這樣做)

  5. 在最後,認真且嚴肅(但不能苛責)地告誡下次應當避免再犯

  6. 而當天的後續工作時,這個遲到的事情已經提過了,就沒必要再提(再提會讓人覺得一直算舊帳,這樣會讓人覺得很煩的)

  7. (附註)然而,在這邊先註記一下,若下次是不同因素而造成的遲到,務必記得一件事,「相信部屬」是最重要的。

 

勇語錄:帶兵帶將時,首重信任,而在方法上,

要能同時""也同時”(剛柔並濟),如果事情不到這麼嚴重,沒有必要趕盡殺絕;而這嚴重的底線即是違反原則性衝突,例如違反誠信,剽竊公款謊報數據,侵占致使公司營運出狀況等等。

 

談到這已經告一段落了,我對大承說:「其實,以目前現在的我,還沒辦法完全做到的,在帶兵/後輩上還沒這麼好;因為,好比我總覺得我好像常常對球隊的學弟們有點兇。」

大承:那你覺得你兇是為了什麼呢?

我:其實,我只是希望能帶給他們「場上比賽態度要嚴肅、要認真,而場下仍然可以嘻嘻哈哈,開開心心的」

大承:你覺得兇和嚴格,是一樣的嗎?

我:恩兇和嚴格,是不一樣的;不過,那看來是我的表現和表達方式,還不夠細膩。我真的很希望可以讓他們在比賽踢球是很享受開開心心的,但同時態度卻還是很認真地去面對每一顆球。

---------- ---------------------- --------------------- -------------------- ------------- ----------

【額外延伸討論-關於帶兵帶將其一】

談到這,話鋒一轉,我們又聊到別的↓

我們發現,其實我們討論早餐遲到的這個個案過程,其實,就像是在藉由討論如何帶兵的過程,而不自覺訓練出一位將。

 

 

大承:你會要求所帶/選 出來的將一定要跟著你所想去走嗎?

我:

在回答這問題時,我們要先去細分「是否會學習成長」

  1. 會學習成長那類,就會如同我中午對你所說我帶兵帶將的方法是「告訴大原則,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只要在不違反大原則下,其他就都是舞台,讓他自行發揮」

     

  2. 而「不學習、不成長的將」,而這一種,既不願意造著你所走,依自己方法卻又不能帶來好的結果→那這樣的話,其實,你最應該優先做的是,反省諸己。因為,那代表是你的問題而造成的,是你自己選錯人了。(面對這類將,我也還沒有答案,不知道怎麼處理後續;我到現在,以還在想,如果遇到這類情況該怎麼處理。)

大承:所以像第一類將,如果他沒依你的方法,但最後結果是好的呢?

我:恩,那就會是好的。因為,

我能給的資源、能分享、能傳承的都會出去,但,每個人內化的程度不一樣,「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最後結果是好的,那也只是表現、處理方式和我不同罷了。

 

勇語錄:重點不在帶兵,而在帶將

 

最後,感謝我的朋友們,幫忙和協助這一篇文章的成形和優化。

20150620晉維

晉維,一位希望從心理諮商去改變台灣的老師,協助了文章優化(尤其在,建議以圖片去視覺化架構脈絡的部分)。

 20150619

右邊那位大承,也是一位未來的心理諮商師,期望能解構和嘗試解決因幫派而影響的青少年,在昨天和我一整天討論"”的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hyung77 的頭像
    chihyung77

    Yung的旅途

    chihyung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