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價值大於價格之時】
幾日前大雨的早上,在路上撿到百鈔,我就在想,究竟該怎麼樣才能讓百鈔效益最大化。
為了這張路上突然飛來的國父,思緒了整個下午。
後來,找了一位朋友來討論,在思緒對話的過程中,越來越清楚自己想怎麼做以及如何呈現。
於是乎,給這次的計畫(我自己把它取名為TBI計畫)設定了一些規定(TBI計畫規定):
-
盡可能不違反生態永續,以不浪費和環保為原則
-
期望能幫忙或解決部分社會問題,做到回溯效果和回流效益
-
讓原本的一百元不在只是一百元,而能帶來超過一百元的效益
-
期望能達到漣漪效益,讓被幫助的人能夠不只是只有一個人
【壹、從發想到執行這段距離】
一、發想過程
而這些規定的源起於在中間發想時,
想了很多,想過捐出去(但就只能一百是一百而不能超過一百,且不能確定效益等於一百);想到去買喜憨兒、街友口香糖(但那一百元就只能拿來幫僅僅那麼一位被我們幫的人);想到,那把錢分成好幾份拿來幫好幾個賣玉蘭花的阿姨(但想到這樣的話,也是只有一百元所能買到的東西)。
其次,突然思緒跳躍到,之前有看過一個影片「一開始路人拒絕他的傳單..但看完傳單後他們都笑了」,這個實驗,讓拿傳單的人最後都會心一笑;然而,又想到,那是不是我們能做到像這樣給人鼓舞的傳單呢?是不是也能做到”突破大家不願意拿傳單這件事呢?”(但又想到,那效益如何評估呢?也沒有實際帶來解決社會問題)
再來呢,突然想到先前聽過The Big Issue(TBI)的案例,興致一來就和我朋友分享他們的運作模式。也是在這時,才發現有人和我一樣原本不知道TBI。(腦海,又想到,之前和人分享TBI也是有很多人都僅止於聽過、不熟而已)
於是乎想到,我們發現大部分的人都不認識TBI(the big issue),而剛好,現在有這樣的機會想讓大家認識,想讓更多人了解BIG ISSUE,我們要做的是發一張傳單,而這張傳單上有鼓勵的話+關於TBI的介紹。
※簡介一下The Big Issue
BIG ISSUE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社會企業,他讓那些願意幫助自己且有銷售能力的遊民能夠有機會自力更生。這公司提供給遊民賣雜誌,收遊民一本50,讓遊民賣一本100,而這每一本所獲得的錢50都歸遊民所有。起初,通過篩選的遊民,會拿到免費的20本去賣,TBI說若”賣得好,再來和我批貨”。也就是說,TBI提供了每位遊民NT1000+往後每本50的營收。
●做為一位社企社者,重要的不是自己或團隊的成功,重要的是,助人的同時又不忘維護做為一個人的尊嚴。
你不該是捐贈給他們金錢,而是讓他們可以自力更生
※簡介一下大部分路上遇到發傳單的人的心情
1.在路上,看到拿傳單的,總會忽視而過。而那種在路口,站在一半的位置,等到你走要穿過時,突然手伸一張傳單到你面前硬要你拿。真的很哭爸。
2.朋友丙:我看到發傳單的,我都想,如果他們因為我拿一張而能早點回家的,我會願意去拿。
3.朋友丁:看到傳單的,就叫他吃屎吧,他們總讓人覺得很煩。
二、預期效益
期望能做到
1.讓大眾更認識TBI (因為看起來好像很多人了解,實際上卻不是)
2.嘗試突破傳單的困境(想嘗試突破拿傳單的人的心情)
3.讓一百元的效益最大化,在不違反TBI計畫規定前提下
試想,因為一張不到一元的傳單,卻可能讓拿傳單的人更認識TBI,而能因為這份認識而幫到遊民他們,是我的初衷。
有可能,民眾這次拿了,有可能轉頭就去買、有可能不會馬上買而是下次買;
也有可能,拿傳單的人,當有一天再次看到販售TBI的人時,會因為認識了TBI而想到要買
我想做的,很簡單,就是成為那個從零到一的砌子
三、要評估哪些目標結果
以下簡介一下計畫執行前發想的,將在計畫後做的效益評估
1.發傳單前,平均多少?而在發傳單的這段期間,出去多少本?
2.有多少人是因為傳單而來購買
瓶頸:現在是月底了,但TBI是每月初發行的(很多原會買的人可能都已經買過了→後來在更身去思考,那些原本就會買的人不算是我的目標客群,我想做的是讓完全不認識或不夠認識的人,更認識TBI而願意買)→所以這問題,不得算入瓶頸中。
四、傳單設計遇到的故事和瓶頸
那時,也就是昨晚,文案OK後,我臨時委託我朋友幫忙。
我把構想寫出來,但我不會設計,只好請比我擅長的人來幫忙。
擅長設計的朋友就這樣被我給添麻煩了XD
由於影印店要關門,隔天中午的計畫執行時間(公館伯伯中午到公館),而我早上要出遠門,逼得我朋友半小時內要把整個傳單的排版、字體什麼的都用好)
去影印時,原本印了一張第一稿,覺得還OK,於是又加印了49張去湊50張,但突然,發現傳單左半邊全黑,想說不行,那樣太浪費墨水了,和我們的盡力維持永續生態初衷違背。趕緊跑到影印機旁,狂按暫停鍵卻停不了。50份就這樣印出來了;另外50份,請我朋友在做一份白底的稿,再額外印。
※在傳單處理這一塊,還有個很大的事情,是迫使我隔天早上排除原行程,逼得我得去處理的。有空時,將會另開一篇附錄去介紹。
※傳單的份數考量:
原本想印166份,剛好99元,差一塊就一百。
在和白老師的討論過程中。老師說要印以百份為整數,比較好去統計和量化數據。→打算印100份(NT100=一百張60+12*3三人公車單程)
最後,印了200份,因為VICKY加碼幫忙贊助。
所以在花費上為:撿來百鈔NT100+贊助NT20=二百張傳單NT120
※配合遊民伯伯時間這部分
也是之前三趟去或順道公館時,去和伯伯確認他會出現的時間的,而每次和伯伯的小聊,讓計畫執行這一天讓伯伯不對我那麼有戒心而讓計畫執行上順利。
【貳、執行過程遇到的故事和瓶頸】
方式:
兩位(朋友A和我),站定點,亂槍打鳥式發傳單。
一位(VICKY),到處遊走,去找或坐或站,有閒暇時的人去分享理念。
起初,VICKY還在上課,還未趕來。而我和朋友A,從1300開始發,但前13分鐘,我們都僵直在那,不敢踏出那勇氣;很久沒有做這種跨越自己的事。
直到後來,以倒數計時的方式,就把自己豁出去了。
●失敗並不可怕,害怕失敗才是真正可怕
想當然爾,我豁出去的那第一張,就是直接被拒絕了。
在發傳單的過程中,我的傳單銷量很慢,沒什麼人要拿,只有中年婦女和一些老伯願意跟我拿;然而,朋友A和VICKY,由於都是女生,不管任何年齡層都願意和他們拿取傳單。所以,老實說,我蠻受挫的,因為我的傳單幾乎銷不出去,後來是她們兩位的幫忙分擔…
後來,被拒絕的次數和被接受的次數比例越拉越開,我開始,學著去篩選目標客群。
●有些事情,只有停下來。才能看得更清楚
※篩選客群這件事:
忽略不發:”情侶正在兩人世界發光那種、高國中小學生、有傷在身、雙手拿東西、趕時間臭臉的”
一定要特別用力打招呼:”中年婦女、上班族姊姊、老阿伯、阿婆之類的、情侶看起來還沒穩定,但一方會想在另一方面前表現善良那種”
因為後來這樣的篩選,(接受/拒絕)兩者的比例又拉近了。
※VICKY的深談:
VICKY到處和人說:「我有一位朋友撿到一百塊,後來就在想,究竟要怎麼樣讓這一百塊能夠發揮最大效益,於是乎,我們想到了現在的做法…」
後來計畫結束後,VICKY和我們說"當大家聽到這個時,大家會因為這樣而有了一些什麼樣的啟發;其實,我沒有按照"增加銷量”這個目標,我做的就是,去讓更多人開始去思考、去發想,讓他們看到一百塊能做到什麼事情。而為什麼這樣做的源起讓更多人看到,就是它的價值
【參、結果】
一、價格上:
1.我們在2015/05/23,從13:00到15:00,這段期間發出去了152份傳單。
為阿伯,創造了五本的銷售,NT500的進帳(其中四本,可以直接確認是因為傳單"這媒介",直接促成而購買的)
2.後來有不認識的朋友來幫我們把所有的傳單發完。假設,200份所能造成,每十人就會有5人願意稍微看一下傳單內容,那因為這兩百份而更認識TBI就有100人;而這裡面又假設100個當中只有五個願意購買(5%),是因為這樣而在以後願意去購買的人就有5人。那這五人,一人買一本,就有五本的效益,也遠遠大過原本我用一百塊直接去買一本TBI。
在假設這五人中,只有一人是會在往後持續而累積的購買,那效益就更大了。
(但第2點的數據也都只是假設,BUT,我相信是會發生的。因為就個人經驗,大部分願意拿傳單的人,已經有一半的心態是願意繼續看內容的。若覺得這預測數據失準,也可以單純看第1點所帶來的當日進帳)
3.伯伯說「一個月平均24本/天,月初時候可以到平均40本,但現在月底只能平均20本/天。而他像今天禮拜六都會從中午12點到晚上十點半在這販售。」→10.5小時20本,等於一小時只有0.95本;而我們,在短短兩小時就有五本→我們讓0.95本(NT95)/hr提升到2.5本(NT250)/hr。
二、價值上:
1.讓至少十多位以上的人們,在深度的對談中,在他們的心中,嘗試著去思考一百元的價值是什麼?
2.認識了三位原本不認識的朋友+知道一位好心人,有兩位突然就來幫忙我們發傳單,在後來三點結束時,由他們來為我們接力其他48份。
有一位好心人,我不認識,但在聽完我的講解後,看到她拿著紙又去和兩個人介紹TBI(那為什麼確定呢?因為後來,我們要去找那位好心人原本所站的位置旁邊的路人深聊時,那位阿姨就說剛剛有人來和她介紹過了)
3.再發傳單的過程中,看見了”一樣米,養百種人”。
4.從發傳單這件事,我學習到不是只有拿傳單的人可以選要不要拿,而我也能去篩選要發給誰。而在認清自身優劣勢後,藉由目標客群的限縮,卻能達到效益的提升。
三、策略行銷分析面:
1.減少了一小部分TBI在C2買者資訊搜尋成本
2.因為更多人認識TBI,而降低了TBI在C3的買者道德危機成本上的問題
【肆】
我不是TBI的什麼人;最終目的,只是想把這撿來的百鈔,所能幫人的效益最大化。儘管,有第參大點所列的那些價格和價值結果;然而,其實,若考慮到的三個人的時薪、比較利益和公車錢等等,這次的計畫成本是遠遠高過於預期的。但想做的呢,只是想著,有什麼是能讓這原本撿來的百鈔可以在住人的同時又能帶來更多效益罷了。
很感謝三位幫忙協辦的夥伴,當我們單只看效益最大化的話,這次的小計劃還是順利且達成目標的!
下回,我不會想再做發傳單這件事了,我相信,一定還有在效益上遠遠勝過這樣的執行模式。這一回借了TBI的力,去借力使力。期望,往後,能做到像真正的社會企業是能夠讓公司本身維持基本生存的同時,又能夠解決社會問題。
●到底是我們改變了這個世界,還是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們?
在追尋答案的過程當中,我只記得要不斷提醒,不要忘記做為人的本質是什麼。